在全球经济逐步走出疫情后通胀余波的当下,各国央行正陆续将关注重点由单纯抑制高企的通胀,转向努力支撑经济活动回归更为可持续的水平。分析师认为,与疫情时期相比,当前的宏观环境更具复杂性:各国不仅要在国内经济数据的波动中权衡利率走向,还需时刻关注外部冲击,特别是美国政府对几乎所有国家施加的关税措施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潜在影响。

本周,多家主要央行召开议息会议,其政策基调和利率调整方向各不相同,背后既体现了不同经济体所面临的挑战,也折射出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期正在形成新的周期性轮动。
一、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BoC)当前政策利率:2.75%
在3月份的会议上,加拿大央行出人意料地将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75%。这一举措被视为相当谨慎的政策调整,背后的原因在于加拿大正面临来自美国新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出口和整体经济的潜在冲击。加拿大央行对通胀压力保持警惕,但同时也强调,需要关注外部需求下降可能带来的风险。随着全球供应链错配与贸易格局动荡加剧,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被加拿大央行称为“一场新的危机”,使其在未来政策拟定中不得不对全球贸易局势保持高度敏感。
展望后市,加拿大央行的政策走向将取决于对美国贸易政策的进一步评估,以及国内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实际表现。若通胀持续攀升,不排除央行会停止宽松操作甚至重启加息。然而,目前央行仍倾向于在观察期内维持谨慎立场,以获取更多关于美国关税政策和国内经济趋势的明确信号。下一次决议定于4月16日公布,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将“谨慎按兵不动”,但在声明中可能会重点阐述外部贸易风险与不稳定的美国政策走向如何影响加拿大经济。
二、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当前存款利率:2.50%
欧洲央行在近期连续第六次下调存款利率,本次降至2.50%,主要是为应对欧洲地区偏低的通胀率和持续疲弱的经济增长。这与欧洲央行一直以来的宽松基调相吻合:在力求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希望推动通胀率向其2%的政策目标靠近。尽管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明确表示未来仍可能进一步降息,但她并没有在本次会议上传递出强烈的政策倾向,一方面指出继续宽松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表示若未来经济数据出现改善,不排除暂停降息或在某些情况下暂时观望的可能性。随着美国加征关税的举动尚未明朗,欧洲央行对全球贸易局势保持高度关注,担心出口下滑和供应链冲击对欧洲经济基本面造成更大损害。与此同时,近期欧元有所走强,某种程度上会压低输入型通胀,为欧洲央行保留更灵活的政策空间。交易员紧盯欧洲通胀与经济成长数据,以及欧元汇率的走势,以判断欧洲央行未来的宽松力度。下次政策会议定于4月17日,主流预期为“降息25个基点”。